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
知苦、體驗苦、不以為苦
佛法對苦有相當多的闡述,它將人生分為生、老、病、死四苦,再加上愛別離、求不得、怨憎會、五蘊熾盛,就形成了八苦。離苦、滅苦是學佛的目的,然而在離苦、滅苦之前,最重要的還是要先知苦。
佛法中對於種種苦的分析,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苦形成的原因。然而如果僅止於文字上的了解,即使將這些名詞念得滾瓜爛熟,也無法真正體會苦的真義。
如此一來,佛法只不過是一般的知識,產生不了什麼力量,遇到討厭的事情,還是會嗔恨;遇到喜歡的事情,還是會貪愛,照樣還是在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種種煩惱心中打轉,對苦的本質仍然一無所知,是不可能遠離痛苦的。
人生的各種經驗,都要親身體會過才能
變得深刻,雖然許多人一聽聞佛法,很快就能夠理解人生是苦的,並能運用修行的方法來做一些離苦的工夫,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必須在遭遇過非常重大的災難之後,對於人生的苦才真正有所體會。
例如遇上飛機失事,機上所有的人都身亡,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存活;或是生了重病,瀕臨死亡邊緣,本來醫生宣判毫無復原的希望,結果卻大病不死。
諸如此類九死一生的經驗、體驗過生命即將消亡的震撼,使他們對於死亡的態度,以及看待生命、運用生命的觀念和一般人完全不同。
這是因為他們好像已經死過一次,現在的生命就像是撿來的一樣,就會更加珍惜,任何的苦難對他們而言都已不是問題,不會像一般人患得患失,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放不下、感到非常痛苦。
另外一些人是因為最親愛的人突然死亡了,因而發現人的生命非常脆弱、短暫,所以他會很珍惜這一份情感,也會試著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紀念這位親愛的人,也許是發愿做義工、為社會奉獻,也許是把所有財產捐獻給更需要的人。
因為他經過此一遭遇,對於苦有著很強烈的感受,知道人所擁有的一切,即使是生命本身都是短暫的,更何況是身外之物呢?所以從此以後,任何苦難都再也威脅不了他,也不再覺得痛苦了。
由此可知,菩薩必定是在受苦受難之中產生的,因為他是過來人,再大的苦難他都受過了,所以當他身處苦難之中時,一般人都覺得受不了,但是他仍不以為意,不覺得痛苦或困難。
而且他是為了救度苦難的眾生,才到苦難中來,所以並不覺得自己是在受苦,像這樣的人,都有著偉大的人格情操。
可見如果我們想要知苦、體驗苦,從苦難之中了解苦難根本不存在,或者是接受苦而不以為苦,都必須要有相當的人生歷練,這並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。
身為一個修行佛法的人,如果想要離苦、滅苦,也相當不容易,一定要透過不間斷的修行,才能跨越層層身心的障礙,從而超越所有的苦難。〈轉貼自聖嚴法師〉
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
人生十個不要等
一、不要等到想要得到愛時才學會付出
人生就像一場戲,在等待中錯過了美麗。正如歌中所唱:該出手時就出手。因為幸福就在你身邊。當你付出時,愛以從你身邊輕輕劃過,留下的是悔恨、遺憾。
二、不要等到孤單時才想念起你的朋友
什麼是朋友?真正的朋友永遠不會離棄你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孤獨時、彷徨時,朋友是你最忠實的聽眾,他們沒有怨言,他們有的只是一顆包容的心。
三、不要等到有了職位時才去努力工作
有的人一生都在等自己如意的工作,戴到白髮之時方誨自己執著地等待。因為世界真的很精彩,只要你肯努力,處處都有你滿意的工作。
四、不要等到失敗時才記起他人的忠告
忠言逆耳利於行,良藥苦口利於病。世人往往善於聽信讒言,因為讒言總是美麗的,而忘了這句古話。待到自己失敗時,一切如過眼雲煙,煙消雲散。
五、不要等到生病時才意識到生命脆弱
生命真的很脆弱,一只螞蟻可能死在你的腳下,只不過你沒有覺察。可能你在生命的邊緣徘徊,為什麼不珍惜自己的生命?
六、不要等到分離時後悔沒有珍惜感情
為什麼總是離別之後才懂得珍惜,因為人無完人,金無足赤。擁有一顆寬容的心,善待別人就等於善待自己。
七、不要等到有人贊賞你時才相信自己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,自信有時也是成功的鑰匙。要等到別人的贊賞,恐怕已經太遲了,因為生命屬於你只有一次,沒有循環,沒有往復。
八、不要等到別人指出才知道自己錯了
其實,勇於承認錯誤並沒有人嘲笑你,反而得到別人的尊重。因為每個人都有錯誤,只不過有的人善於掩飾自己的錯誤,有的人勇於承認罷了。
九、不要等到腰纏萬貫才準備說明窮人
助人為樂永遠是一種美德,待到腰纏萬貫之時,你不一定會快樂,因為你的施捨別人不一定接受。
十、不要等到臨死時才發現要熱愛生活
生活真的很精彩,為什麼要遊戲人生。人生就像一條長河,永遠沒有盡頭,沒有止境。並不因為你的生老病死而改變。熱愛生活就等於熱愛自己。因為生命總要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。
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
訂閱:
文章 (Atom)